【最高檢廳長訪談】張相軍:能動履職,推動行政檢察監督轉型升級
時間:2023-02-20 作者: 新聞來源:
【字號:大 | 中 | 小】

2022年,檢察機關行政訴訟監督規模再創新高,是2018年的4倍;辦理關涉民生民利行政檢察監督案件3.3萬余件……2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廳廳長張相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一年,檢察機關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專項活動、案件評查、數字檢察和素能提升為抓手,落實檢察工作“質量建設年”部署,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按照“總分結合”模式,2022年,最高檢部署開展“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依法護航民生民利”專項活動,目的是促進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領域突出問題的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總”是指總體上,主要圍繞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治安、婚姻登記等八大重點民生領域,與婦女、老年人、殘疾人、退役軍人、農民工和市場主體等六大特定群體權益開展。專項活動期間,檢察機關共辦理關涉民生民利行政檢察監督案件3.3萬余件。“分”是指分地區,結合本地實際選擇一兩個領域、群體,開展有特色的“小專項”。如,四川、新疆等地檢察機關聚焦社會治安領域開展專項活動,共辦理該領域行政檢察案件8600余件;江西、山東、河南、湖南、重慶等地檢察機關開展冒名、虛假婚姻登記專項監督活動,共辦理相關案件1100余件……張相軍說,過去一年,檢察機關將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作為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的必經程序,關注解決困擾群眾的“老大難”問題。2022年,共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1.7萬余件,其中,化解五年至十年的爭議1700余件,十年以上的1300余件。檢察機關強化公開聽證、領導包案,促進重大疑難行政爭議案件的化解,2022年,共開展公開聽證2萬余件、領導包案7275件。同時,主動融入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銜接,加強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審判調解等對接,努力將矛盾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層。“過去一年,我們緊抓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以監督辦案高質量為基礎這一關鍵,開展案件專項評查,抓制度規范,重基層建設,強素能培訓,強化大數據賦能,持續提質量、增效率、強效果?!睆埾嘬娬f,自2019年以來,檢察機關行政訴訟監督力度逐年加大。2022年1月至11月,辦理行政訴訟監督案件達7.1萬件,是2018年的4倍。行政檢察監督包括行政裁判結果監督、行政審判活動監督、行政訴訟執行監督、行政非訴執行監督、行政違法行為監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六項職責。其中,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和行政違法行為監督成為新的增長點;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貫穿各項監督始終,成為行政檢察高質量發展的牽引。過去一年,檢察機關對行政裁判結果監督案件提出抗訴,法院審結后改變率為79.2%,比2018年增加27.8個百分點;法院采納行政審判活動監督案件檢察建議的比率為96.8%,比2018年增加2.1個百分點;法院及有關部門采納行政執行活動(含非訴執行)監督案件檢察建議的比率為97.8%,比2018年增加8.7個百分點……行政檢察監督辦案質效進一步提升。據悉,目前除個別偏遠牧區院、新成立的基層院外,全國95%的基層檢察院配備了專門履行行政檢察職責的檢察官或檢察官助理,基層辦案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得到加強,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助力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在案件規模大幅增加的基礎上,行政檢察“案-件比”不斷優化,保持了較高質量水平,大大降低了案件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目的是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政治機關,檢察機關始終牢記服務大局的基本政治職責,自覺將行政檢察工作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和推進——常態化開展土地執法查處領域行政非訴執行監督,2022年,最高檢、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于建立行政檢察與自然資源行政執法銜接工作機制的意見》,推動破解土地行政處罰決定申請強制執行難題,落實好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全年共受理土地執法查處領域非訴執行監督案件1.3萬件,涉及各類土地面積11.2萬畝。切實把防控風險、服務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2022年,辦理涉市場主體權益保護行政檢察監督案件8100余件,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聚焦長江黃河長久安瀾,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貿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最高檢指導地方檢察院辦理了一批濫伐林木、違法占地、非法采礦、未經環評投產等行政檢察監督案。對于行政審判、執行和行政執法存在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檢察機關監督和支持法院、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2022年,依法發出社會治理行政檢察建議1.4萬余件。“下一步,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依法能動履職,在‘全面’和‘深化’監督上下功夫,著力提升行政檢察監督辦案質效,探索大數據的深度運用,深化行政檢察改革,強化行政檢察隊伍建設,切實以行政檢察工作現代化融入和助力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睆埾嘬娬f。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